我们已经了解了假设思考的定义及其三大价值,接下来让我们学习如何进行假设思考(见图2.6.6)。
图2.6.6 假设思考五步法
步骤一:界定问题
请参考“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中“界定问题”部分。
步骤二:创建假设
我们先来作个小演练。假定定价不合理是业绩无法提升的原因。现在客户请你做业绩提升的方案,请给出你的操作步骤(要具体可执行)。看到这个题目,你是怎么思考的?
一看到“做方案”几个字,是不是立刻就有做一番大事的冲动:去调研,资料收集得越全越好,然后再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这样的全面梳理,少则耗费几周,多则几个月、几年,才能得到自己认为“靠谱”的方案,但也许这时市场已经和原来的情况大不一样了。即使一样,你能保证得出的根本原因一定准确吗?全面地采集信息也许能满足你的控制感,但往往无法适应这个变化多端的纷繁世界。
你也许会说我知道了,之前说了假设思考法,我要立刻创建假设!题目中已经假定了定价不合理是业绩无法提升的原因,说明价格太高,那我直接降价。那降价多少呢?10%?5%?既然要求具体可执行,就要有明确的降价幅度。如果降价5%后市场反应良好,业绩得到了提升,就说明问题解决了。如果你能立刻提出直接降价,基本已经知道用假设思考法了。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你是怎么想到要降价的,是突发灵感、灵光一现吗?
如前文所说,假设思考法不是拍脑袋,而是有框架地“猜”。针对这道题,我们界定问题后,需要先构建框架,提出假设。如图2.6.7所示。
图2.6.7 构建框架、提出假设示例
对于定价不合理的处理,我们分为3种情况(降低定价、定价不变和提高定价),在这个框架基础上,再提出相应的假设,如将产品价格在现价格基础上降低20%。
先构建框架再提出假设,这才是正确创建假设的过程,否则就容易变成盲目地瞎猜。
创建假设反映的不是分析能力的高低,而是一种思维习惯的转变(见图2.6.8)。
图2.6.8 创建假设的思考路径
发现问题之后,不要总想着网罗所有的信息,而是要提醒自己改变思维习惯,先构建框架。
有了整体框架之后,就要基于框架创建假设。对假设的要求是能落地,即可以驱动行动。创建假设的过程中不要犹豫不决,要做到“大胆假设”。
创建驱动行动的假设后,就要带着假设的问题去验证。这个过程要求“必须小心求证”,不能猜测,一定要“用事实说话”。
步骤三:明晰关键
驱动行动的假设已经有了,下一步做什么?你可能会说那就开始行动。那怎么行动呢?别忘了,我们这次不是拍脑袋作出的假设,所创建的假设不是孤零零的一条。这里就面临了一个选择的问题。那怎么选择呢?这里不得不提到80/20法则: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80%的回报、产出和结果,总是来自20%的投入、努力和原因。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一定有考试的经验,考试之前同学们最喜欢让老师做的事情是什么?复习、画考试重点。考试重点就是80/20法则的一种体现。也许一本书很厚,但想及格,掌握其中20%的核心内容就可以了。如果不明白80/20法则,你可能就会老老实实、一页一页从头开始复习,这样平均用力的结果是效果肯定不理想。
假设思考也一样,有了可以付诸行动的假设之后,不是按自己提出假设的顺序去行动,也不是按随机顺序去行动,而是明晰其中的关键,按重要性顺序去行动。
步骤四:验证假设
我们已经界定了问题,也创建了假设,还明晰了其中的关键,下一步做什么?既然是假设,自然不能贸然行动,可以大胆假设,但是要小心求证。这里又牵涉验证假设的步骤。验证假设分为粗略验证和全面验证两步。
粗略验证
粗略验证,即QDT(Quick and Dirty Test)。当大家讨论到某个假设,先用QDT快速粗略地验证假设。为了验证你的假设,哪些假定需要为真?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假定错误,那么你的假设也错了。运用QDT的方法,不用等数据收集后再进行验证,直接根据现有经验,能够在几分钟之内验证假设是否正确。因此QDT经常用于需要快速抉择的场合。
做一道题,你就能了解QDT是怎么回事。
案例——QDT演练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请运用QDT的方法验证一下阿基米德的这个假设是否可行。
阿基米德能否撬起地球?对于这个问题。你是不是一定得把阿基米德找来,把他送上外太空,才能验证他所说的话?当然不用。要撬起地球,光有支点肯定不行,还要有一根棍子。这根棍子可不是一般的棍子,基本上和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一个级别的,要足够,还要足够牢固,否则没法撬起地球。你的这个验证,只花了几分钟的时间,就免去了阿基米德的长途跋涉。
经过QDT之后,是不是假设就牢不可破了?
还是刚才那个例子,如果真的有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不是就说明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没有问题?我们这时候就要进入全面验证环节。
全面验证
全面验证有3种方法:试验主导型方法、讨论主导型方法和分析主导型方法(见图2.6.9)。
图2.6.9 全面验证假设的3种方法
- 第一种方法,试验主导型方法。实践出真知,有了想法,我们可以直接用试验验证。科学就是不断假设,有了假设再不断试验。可是有些假设是可以试验的,验证失败了,结果也可以承受。但还有一些假设受限于某些因素,不能验证。例如,你说自己可以爬到喜马拉雅山的顶峰,这个假设如果用试验的方式验证,说不定要出人命。所以试验主导型方法虽然富有说服力,但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用的,要谨慎对待。
- 第二种方法,讨论主导型方法。除了试验,我们也可以“纸上谈兵”。但这个讨论可不是一般的讨论,几个没有任何相关经验的人一起讨论是没有意义的,讨论中必须有专家。这个“专家”的头衔不是因为他学历高,或者有多少荣誉而授予,而是他的确熟悉这个假设的验证,有经验,有话语权。
- 第三种方法,分析主导型方法。这次还是“纸上谈兵”,但要收集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推理证明,类似于“一般推论法”,但别忘了目的是验证假设。
无论上面说的哪一种方法,不变的一点是,我们要以事实为依据。
你可能会想到统计学里面的假设检验,什么是假设检验呢?
你在篮球场遇到了一个帅哥,他说自己很厉害,是“三分神投手”,你可能将信将疑,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直接用试验验证——让他投篮。结果他投篮的成绩是三分球20投2中,这时候你肯定会鄙夷地看着他,还神投手呢,吹牛的吧。
这就是假设检验的过程。
假设检验有两个很重要的逻辑:一是证明一件事情“是真”很难,但证明一件事情是“假”比较容易;二是小概率事件一般不会发生。对于这个神投手的例子,一开始你就会有一个原假设——这个帅哥是神投手。结果他20投2中,10%的命中率。也许他说自己运气不好,但基于“小概率事情一般不会发生”,可以否定原假设,也就是说这个帅哥不是神投手。那你也许会问,如果他20投19中呢,他是不是就是神投手?在假设检验里面也只能说“我们无法否定他是神投手”,注意了是“无法否定”,并不是承认他是神投手。因为证明一件事情是“真”很难,我们只证伪。
步骤五:快速调整
验证了假设,有了事实的反馈,我们就要调整之前的假设。切记假设可以被推翻!无论你界定问题、创建假设、明细关键这些步骤做得有多好,假设终究是假设,如果经不住事实的考验,你就要快速调整。不“摸着石头过河”的“顶层设计”会导致主观臆想的“乌托邦”。你可能会说如果假设不能通过验证,自己肯定会调整。这可不一定。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看不见的大猩猩”。
实验中会放一段视频,里面有穿白色衣服和黑色衣服的球员。被试者要数穿白色衣服的球员一共传了多少次球,正确答案是16次。被试者一般都可以正确数出传球的次数。但对于视频过程中出现的大猩猩,如果之前没有听说过这个试验,大约一半的被试者都会说“没看到”。有的人可能听说过这个试验,会去注意猩猩,但不会注意背景的幕布换了颜色、有一位黑色衣服的球员离开了舞台。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声称“没看到”大猩猩的人,其实“看到了”大猩猩,他们的眼动轨迹有足够长的时间是落在大猩猩身上的。为什么他们还是声称没有看到呢?因为人的注意具有选择性。人只会看到自己想看见的东西,只相信自己希望相信的东西。所以当假设验证没有通过的时候,我们要基于新的事实快速调整假设,不能因为假设是自己提出的,不愿意否定自己而耽误了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