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已经一起学习了“准确地描述问题”、“明确问题的构成要素”、“探究问题本质”三种界定问题的方法,终于来到了更高阶的界定问题阶段:显性化问题隐含的假设。除了数学家生活的完美世界,我们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碰到的所有问题都有一定程度的假设和应用边界。这句话似乎有点晦涩,暂时没理解没关系,继续往下看就明白了。
“你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请记住你第一反应给出的答案。)
也许你来自北国哈尔滨,那么我想你的答案肯定是“北方人”。也许你来自广西,那么我想你的答案应该是“南方人”。如果某人来自安徽淮南或者江苏扬州,那么他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呢?可能一部分人认为他是北方人,另一部分人认为是他南方人,这就看他把什么作为中国南北方的划分基准了。如果以秦岭淮河为划分标准,那么安徽淮南人和江苏扬州人就是南方人;如果以长江为划分标准,那么他们就是北方人。让我们再看哈尔滨人和广西人,他们就一定是北方人或南方人吗?以西伯利亚人的角度来看,哈尔滨人绝对是南方人;以越南人的角度来看,广西人是北得不能再北的北方人。
现在你可能大致明白“除了数学家生活的完美世界,我们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碰到的所有问题都有一定程度的假设和应用边界”的意思了。在你看到“你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这个问题时,你会不自觉地将你成长的环境因素代入进去考虑,你的大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隐含的假设”。
显性化问题隐含的环境假设
“冰的熔点是0℃”,你知道这句话中包含了多少个假设吗?假如你学过初中物理,我想你可以从上面这句话中找出两个主要假设:一是冰是100%不含杂质的纯冰;二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从小到大看到的、经历的都是在地球的物理环境下产生的现象。因此,地球的物理环境成为我们思考绝大部分问题时一个隐含的因素,可能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已。
你可能会问:“我知道这个有什么用呢?”不要着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隐含环境假设的价值。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不是所有冰的熔点都是0℃。那有什么用呢?假如黑龙江省冬天的高速公路结冰了,做法是派人去铲冰吗?绝对不是,是撒盐!为什么?因为饱和的食盐水的熔点低于-20℃,只要温度高于-20℃,撒了盐的高速公路就会解冻。看,这就是用途!
案例——跳高问题
跳高现在的世界纪录是2.45米,由古巴运动员索托马约尔于1993年7月27日在萨拉曼萨卡创造。在除跳高设施外不允许使用任何其他设备的情况下,如果要求你跳过3米高的横杆,你有多少办法可以做到呢?
不知道你第一反应想到了什么办法?办法其实很多。例如,可以将横杆拿下来,再跨过去;可以顺着横杆两侧的立柱爬上去,再跳过横杆。这两种办法,一种是从人(你)出发考虑,一种是从横杆(跳高设施)出发考虑。但千万别忘了还有隐藏的环境因素。可能你想当然认为这次跳高就是在地球上的某个一个G重力的平地上,因为这是你最常生活的环境。在你考虑问题的时候,虽然你没有将其作为你考虑的假设,但其实你已经不自觉地将其作为一个假设代入进来了。
因此如果显性化隐藏的环境假设,你至少还有3种办法跳过3米的横杆:一是在月球上;二是在地球上某个只有0.5G重力的实验室;三是在山地或丘陵地带,你站在一个高度2米以上的石块上。
显性化问题隐含的时间假设
我们暂且将“性格内向的人不适合做销售”这句话作为一条真理(事实上肯定不是的)。如果你正好是一位性格内向的人,你认为下面这条论断是否正确:“性格内向的人不适合做销售,你是一位性格内向的人,因此你不适合做销售。”这条论断从字面上看,逻辑很严谨,几乎无懈可击。因此你因性格不够外向而放弃一份销售工作似乎是理所应当之举。可是如果这条论断的陈述成立,我是否可以追问你一个逻辑类似的问题:“跑步需要能够迈动的双腿,你生下来的时候不会迈动双腿,因此你这辈子都不会跑步。”我想你绝对会认为这是你听过的最滑稽的论断。
相信聪明的你已经看出了问题所在。“性格内向的人不适合做销售,你是一位性格内向的人,因此你不适合做销售”这句话里面隐含了一个时间假设,即“你这一辈子都性格内向”。找出了这个时间假设后,这个论断就可以改成:“性格内向的人不适合做销售,目前我是一位性格内向的人,我正好可以借助销售工作的锻炼来弥补我内向性格的不足。”看,你得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世界上可能将多一位卓越的销售人员。
隐含时间的假设广泛存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我相信你听过很多隐含时间假设的论断,也可能因未能显性化问题隐含的时间假设而错过了不少机会。例如,领导给你布置一个相当有挑战性的任务时,你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工作需要很强的沟通能力,我的沟通能力不行,因此我不能接这个任务”,还是“这个工作需要很强的沟通能力,目前我的沟通能力不行,正好可以借这个任务锻炼提升”呢?若是前者,你不仅辜负了领导的信任,还丧失了一次提升沟通能力的机会。而后者既可以提升沟通能力,又能够得到领导的青睐,即使任务没圆满完成,你的沟通能力的提升也绝对比你不接受这个任务要高得多。
显性化理论/工具的应用前提和边界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是哈佛商学院的大学教迈克尔·波特在世界管理思想界可谓是“活着的传奇”,他是当今全球的战略权威,是商业管理界公认的“竞争战略之父”。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可以说是当时企业竞争战略设计的不二选择。但是,该理论在中国的企业实践应用时却缺陷多多,几乎没有成功的实践案例。是什么出问题了呢?是波特的能力不够,还是五力竞争模型压根就没用?其实都不是,问题是任何的理论和工具都有其使用的前提和假设。在不同的背景下使用时,我们需要对理论或工具进行必要的裁剪,有些时候甚至需要重新创造。波特五力竞争模型是波特基于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时期的背景提出来的,而且提炼是西方企业的管理经验,应用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时,随着时代和应用环境的不同,必然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同样的现象还有丰田的丰田生产体系(TPS)。TPS可以说是丰田管理的基石,促进丰田几十年的辉煌,但是学习TPS的企业却鲜有成功案例,日本之外的企业几乎没有应用成功的,即使在日本也仅有20%的企业成功学习了TPS。原因何在?因为TPS有其严苛的使用前提和假设:一是产品的需求的波动不能太大;二是企业有很强的执行力。这两个使用前提丰田公司完全具备,因此TPS在丰田发挥的作用非常大,但是其他公司很难同时具备这两个前提条件,照搬TPS的结果就是失败多而成功少。
通过学习三种显性化问题隐含假设——显性化隐含的环境假设、显性化隐含的时间假设、显性化理论/工具的应用前提和边界,我相信你已经意识到了显性化问题隐含的假设是一种威力巨大的界定问题的方法,特别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不缜密的部分、拓宽分析问题的思路。
本章总结
本章我们主要从四大类型的问题出发,针对每一类型的问题分别提出了界定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工具,如图2.3.4所示。
图2.3.4 界定问题的四大类型及方法工具
界定问题是我们运用系统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问题没界定清楚之前就急忙分析问题的做法,就好像你从深圳去北京,为了赶时间匆匆地跳上第一辆过来的火车,结果发现却是去海南的火车一样。美国著名思想家杜威说过:“一个界定良好的问题,已经将问题解决了一半!”让我们重视界定问题的环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