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构建框架之一:自下而上提炼框架

你曾经是否碰到过这样的情形:遇到一个问题,隐隐约约有一些想法,但是非常零散,虽然自己知道肯定还有很多方面没有考虑到,却不知道如何组织和完善。于是你的大脑开始原地打转,目光开始涣散,表情木然,呈现出图2.4.7的状态。

图2.4.7 表情木然的樱木花道图2.4.7 表情木然的樱木花道

哈哈!不管你是不是会这样,接下来的思维之旅将让你彻底摆脱这种“呆”样,重新做一个聪明伶俐的你。

思考案例——如何在两年内赚100万元

假设将环境设定在中国国内,时间限定为从你阅读本书的这个时刻起,你如何让自己在两年内赚到100万元人民币?[如果你已经是年薪50万元以上的职业人士(我相信不少阅读本书的管理咨询顾问都有这个薪资收入,毕竟这只是8年工作经验顾问的平均薪资水平),那么请你自行将题目修改为如何在两年内赚到薪资之外的100万元。]

假如你是在校大学生,或是刚进入职场的人士,你是否觉得那不可能?如果运用系统思维分析这个问题,你会发现这个目标其实还是蛮好实现的。

“啥?那还等什么,赶紧开始啊!”你心里可能已经在这么催我了。我相信此刻你的大脑中已经冒出一些赚钱之道,比如工资收入、彩票中奖等。不过相信我,能让你两年内赚100万元的方法绝对不止这些。请按捺住你即将赚100万元的骚动,先拿出两张A4纸,跟我一起用简单的四步来启动100万元追逐之旅吧!

步骤一:罗列要点,列出所有你能想到的赚钱之道。

在这个步骤里,我们独创的逻辑思维导图(若忘了什么是逻辑思维导图,请简单回顾本章的第一节)闪亮登场了。首先,将其中一张A4纸横放,在纸的中间画一个大圈,圈内写“两年赚100万元”,如图2.4.8所示。

图2.4.8 横放的A4纸写上“两年赚100万元”图2.4.8 横放的A4纸写上“两年赚100万元”

然后,围绕中间的目标,在A4纸的四周写上所有你能想到的赚钱点子,尽量将你认为是同一类的写在同一个区域(例如,工资有关的收入写在右上角),若你认为点子间有层级关系,还可以通过线条将它们连接起来,如图2.4.9所示。

图2.4.9 A4纸的四周写上赚钱点子图2.4.9 A4纸的四周写上赚钱点子

(请离开本书5~10分钟,在纸上写上所有你能想到的赚钱点子。切记这是一个发散思考的过程,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要给自己套上任何枷锁。)

欢迎回来!我相信你已经画了一张属于你自己的赚钱大法的手绘图。怎么样?是不是在绘制的过程中想到了一些一开始没想到的点子?逻辑思维导图主要价值之一就在于降低开始思考的难度,并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帮你想得更多。言归正传,图2.4.10是一个处于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状态的半成品逻辑思维导图。

图2.4.10 思考中的半成品逻辑思维导图图2.4.10 思考中的半成品逻辑思维导图

你的逻辑思维导图可能比图2.4.10的内容、分的层次、连接起来的线条或多或少,这都没有关系,因为这只是我们中间发散思考的一个过程。通过接下来的步骤二,我们将进行逻辑思维导图的收敛与发散的双向过程,形成终稿,那时我们两人的内容就会相当一致了。

步骤二:连线归类,将赚钱之道收敛归类。

第一步是借助逻辑思维导图的发散过程,激发你的思维以尽可能多地列出要点。第二步就要利用逻辑思维导图的收敛过程,将发散的要点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归类,并在此过程中修正和补充第一步的思考结果。首先,将A4纸上所有尚未连线的节点做好归类。你可能需要新增一些分类节点以归纳零散的子节点,并跟中心点连接起来,呈现为从中间向四周发散的形状。(请先尝试自行归纳,全部归纳完成后再与参考图比对。)

欢迎回来,请比对你的逻辑思维导图与图2.4.11的异同。

图2.4.11 如何在两年赚100万元的逻辑思维导图图2.4.11 如何在两年赚100万元的逻辑思维导图

怎么样,是不是发现你遗漏了某些赚钱的点子?你的分类不够清晰完整?是的话也没关系,因为等你学习了如何做收敛思考的方法后,你能很容易做出跟我一样分类清晰、内容完整的逻辑思维导图。

收敛思考之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一种由特殊推导出一般的思考方式。截至目前的研究,人脑能够进行的归纳推理活动有且只有三种形式:按照时间先后的逻辑关系归纳、按照整体与部分的逻辑关系归纳和按照同类事物的逻辑关系归纳。《金字塔原理》将这三种归纳的逻辑关系分别称为时间的逻辑顺序、结构的逻辑顺序和重要性的逻辑顺序。尽管这三种术语的表述不太好理解而且容易被人曲解,但因为《金字塔原理》的这三种术语流传已较为广泛,为了便于你将来与他人交流学习,本书将沿用这三种逻辑关系的术语表述,不过会对这三种术语的含义做一定的调整,以更好地匹配三种逻辑关系。

时间的逻辑顺序

时间的逻辑顺序,简称为时间顺序,表示“时间先后”的逻辑关系。顾名思义,时间顺序就是按照发生时间先后所排列的顺序。比如早晨起床的时间顺序:睁眼、起身、穿衣、刷牙、洗脸等。常见的时间顺序有:过去、现在、未来;开始、执行、收尾;前期、中期、后期;童年、青少年、中老年;等等。不少耳熟能详的工具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的,比如PDCA,就是将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的四个先后步骤组织在一起。

结构的逻辑顺序

结构的逻辑顺序,简称为结构顺序,表示“整体与部分”的逻辑关系。所谓结构顺序,就是按照构成顺序组织各个部分,这些部分拼起来就是一个整体。结构顺序主要可以分为3类:

  • 具体实物的构成:杯盖、杯身、杯胆(杯子的构成);头、四肢、身子(人的构成);天花板、墙壁、地板(房间的构成);等等。
  • 地理位置的构成:西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地理位置的构成);南山区、福田区、盐田区(原深圳特区的构成);等等。
  • 抽象概念的构成: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构成);Strengthe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SWOT模型的各部分构成);等等。

按照结构顺序组织论点时需要遵照一定的顺序,如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顺序、自上而下的顺序、自东往西的顺序等。

重要性的逻辑顺序

重要性的逻辑顺序,简称为重要性顺序,表示“同类事物归为一类”的逻辑关系。所谓重要性顺序就是找到一类事物的共性特点,再按照共性特点体现的强弱组织论点的顺序。举个例子,如果我在桌子上放上5件物品:一支圆珠笔、一张A4纸、一支激光笔、一个投影仪遥控器、一支白板笔。现在请你分类,你会怎么分?我估计你的第一反应很可能会将这5件物品分为图2.4.12所示的3类。

图2.4.12 5件物品的分类图2.4.12 5件物品的分类

你为什么将圆珠笔、激光笔、白板笔归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笔。”你可能会这么回答我。

将圆珠笔、激光笔和白板笔提炼出“笔”这个共性,再将它们按照“笔”归在一起的这个逻辑就是重要性顺序的第一层含义:按共性归类。

重要性顺序还有第二层含义:按共性归类在一起的要点或物体需要按照共性程度的强弱排列先后顺序,或者由强至弱,或者由弱至强。那么问题来了,你如何排列圆珠笔、激光笔和白板笔的顺序呢?聪明的你可能已经发现问题了,将圆珠笔、激光笔和白板笔放在一起似乎并不正确,因为找不出背后可以排序的逻辑顺序。因此,我们需要找到这5件物品背后真正的逻辑关系,再重新分类。

那么这5件物品之间到底有什么逻辑关系呢?我只要告诉你这5件物品放在一起的场景,你很容易就明白了:这是我做培训前准备的5件物品。激光笔和遥控器用于投影演示,白板笔在教学过程中做板书,圆珠笔和白纸用来记录课堂反馈。根据以上说明,我们可以将5件物品按照重要性顺序重新分类,如图2.4.13所示。

图2.4.13 5件物品重新分类结果图2.4.13 5件物品重新分类结果

图2.4.13的分类首先满足了重要性顺序的第一个要求:按共性归类。然后满足了重要性顺序的第二个要求:按照重要程度排序(由强至弱,或由弱至强)。从我上课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演示工具最重要(没有板书工具,我可以用PPT的画笔功能替代;没有纸笔,我也可以用电子笔记代替记录)。同样,我认为板书工具对上课效果的重要性高过纸笔,因此我将板书工具排在记录工具前面。在演示工具下面,我将遥控器排在了激光笔前面,因为我认为遥控器对演示更重要。没有激光笔,我可以用其他教具代替,但没有遥控器,我就开不了投影仪。现在你理解重要性顺序了吧。

初学者在刚开始练习逻辑顺序时,因为还不能熟练地将要点按照时间顺序和结构顺序进行组织,就很容易将重要性顺序与简单罗列混为一谈。重要性顺序其实是一种比时间顺序和结构顺序更难应用也相对用得少些的逻辑顺序,因为:一是相比时间顺序和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需要你更深入地思考要点或物品背后的真正的逻辑关联,否则就会犯将“圆珠笔、激光笔和白板笔”简单归纳为“笔”的错误;二是一旦你找到了要点或物品背后的真正的逻辑关联,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和结构顺序进行组织(比如以上例子中的教学工具,就可以按照教学的先后顺序进行组织:先用遥控器开投影,再用投影笔做投影演示,之后再用白板笔做补充,最后用圆珠笔在纸上记录教学反馈)。

收敛思考之演绎推理

收敛思考除了归纳推理,还有演绎推理。何谓演绎推理?我给你举四个逻辑学中关于演绎的经典例子,你就明白了(见图2.4.14)。

图2.4.14 “苏格拉底会死”的演绎推理图2.4.14 “苏格拉底会死”的演绎推理

演绎是一个由普遍到特殊的过程,即基于已知的普遍规律(大前提),代入一个特殊前提(小前提),从而得出一个具体结论的过程。

演绎推理的正确性创建在3个基础上:一是大前提所代表的普遍规律绝对正确;二是小前提是大前提主语或宾语的特殊情况;三是导出结论的判断符合充要条件。

演绎推理相较于归纳推理更容易犯逻辑错误,结论也更容易被挑战。如图2.4.15所示,在大前提不严谨的情况下,就得出了鸵鸟会飞的结论。

图2.4.15 “鸵鸟会飞”的演绎推理图2.4.15 “鸵鸟会飞”的演绎推理

网络上或朋友圈里广泛流传的一些段子,一般都是利用小前提的错误推导出抓人眼球的结论的(见图2.4.16)。

图2.4.16 “一切权利都属于我”的演绎推理图2.4.16 “一切权利都属于我”的演绎推理

也有大前提和小前提都没问题,但是结论的导出不满足充要条件的。如痞子蔡写的网络流行小说《第一次亲密的接触》中的经典例子(见图2.4.17)。

图2.4.17 “我不爱你”的演绎推理图2.4.17 “我不爱你”的演绎推理

相信通过上面四个例子,你对演绎推理已经有基本认知了。不过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都远远比这些例子复杂,一般需要多重演绎推理才能解决。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最常用的一个多重演绎推理就是“问题/现状—原因—对策”,如图2.4.18所示。

图2.4.18 多重演绎推理示例图2.4.18 多重演绎推理示例

图2.4.18的示例中,包含着多重演绎推理:

  • 从问题到原因的演绎推理
    • √ 隐藏的大前提:所有问题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
    • √ 小前提:现在的问题是“众多项目的目标与公司战略不一致”。
    • √ 结论:“众多项目的目标与公司战略不一致”的问题是由“公司没有组织负责战略目标分解与项目目标的关联”的原因引起的。
  • 从原因到对策的演绎推理
    • √ 隐藏的大前提:问题的解决对策必须针对原因。
    • √ 小前提:现在原因是“公司没有组织负责战略目标分解与项目目标的关联”。
    • √ 结论:“成立一个战略型的公司级组织负责这件事”的对策是针对“公司没有组织负责战略目标分解与项目目标的关联”的原因。

同样,为了你未来学习交流的便利,我们采用《金字塔原理》中的术语,将演绎推理称为“演绎的逻辑顺序”。

好啦,花了这么多时间了解了归纳思考——归纳推理(时间、结构、重要性的逻辑顺序)和演绎推理(演绎的逻辑顺序)——我们终于又可以回到案例主线,继续我们的“100万元赚取之旅”。下面就请你运用以上刚学的收敛思考方法,将你的逻辑思维导图中的要点重新进行连线归类吧。

你在连线归类时一定要不断地问自己:“这几个要点是依据什么逻辑顺序归为一类的?”如果你找不到归类的逻辑顺序依据,那就证明这几个要点不应该归为一类,你需要将它们重新与其他要点进行归类,甚至需要你将现有的要点重新分解、升级或修改。比如你可能将“福利待遇”、“奖金”、“兼职”三个要点连线在了“打工收入”这个节点下,如图2.4.19所示。

图2.4.19 某个节点的连线归类示例图2.4.19 某个节点的连线归类示例

这时你就要问自己了:“‘福利待遇’、‘奖金’、‘兼职’这3个要点是依据什么逻辑顺序归为一类的?”是演绎的逻辑顺序吗?显然不是!那就只能考虑归纳推理下的三个逻辑顺序了。是时间顺序吗?三个收入间没有时间先后关系,也不是。是结构顺序吗?三个部分不能组成一个结构完整的整体(福利待遇包含奖金;兼职与奖金不在同一概念层级上),所以也不是。是重要性顺序吗?好像是。这3个都是收入,有共同特性,满足了重要性的第1个要求。我们继续验证是否满足重要性的第2个要求:按重要性排序。那么你如何排列“福利待遇”、“奖金”和“兼职”的先后顺序呢?是按照收入的多少,还是按照收入实现的难易程度呢?

在做先后顺序的排列时,我相信你可能已经发现了将这3个节点归为一类的问题:福利待遇、奖金是正式工作的收入,兼职是非正式工作的收入。因此需要在福利待遇、奖金之上补充一个节点——“全职”,这样我们就可以按照收入实现的难易程度做如图2.4.20所示的分类。

图2.4.20 打工收入的分类图2.4.20 打工收入的分类

这样分类后,你是不是发现“全职”、“兼职”不是重要性顺序,而是结构顺序了,因为它们两个部分已经完整构成了“打工收入”的这个整体。

“福利待遇”、“奖金”归到“全职”后,之前与“兼职”的排序关系解决了。那我们又要分析如何排列“福利待遇”和“奖金”。深入思考后,你会发现“福利待遇”主要包含“工资”和“福利”两部分,而“工资”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条例规定又由“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构成。从符合逻辑顺序的角度出发,是不是将“福利待遇”改成“工资”、“奖金”改成“福利”更好?如图2.4.21所示。

图2.4.21 打工收入的分类调整图2.4.21 打工收入的分类调整

既然将“全职”做了下一层的分解,“兼职”是不是也可以做下一层的分解?基于这个思路,重新分解节点并连线归类后如图2.4.22所示。

图2.4.22 打工收入的分类再调整图2.4.22 打工收入的分类再调整

请重复以上的思考和检查步骤,直至你作出和图2.4.11一样的逻辑思维导图吧!

步骤三:构建框架。

经历“罗列要点”和“连线归类”后,我们终于来到了第三个步骤:构建框架。你也许会奇怪:我们不是已经构建出逻辑思维导图了吗,为什么还要再构建框架?

这是因为思维导图虽然是一个很不错的发散思考工具,我们独创的逻辑思维导图更是综合了发散思考和收敛思考的优势。但逻辑思维导图更善于提升思考过程效果,而不善于向团队和他人展现思考结果。这时我们需要将逻辑思维导图转化为更有效展现思考结果的框架形式。比如我们可以将“连线归类”中的逻辑思维导图转化为二维矩阵,二维矩阵的两个维度分别是“主动/被动”和“自身/他人”,如图2.4.23所示。

图2.4.23 逻辑思维导图转化为二维矩阵图2.4.23 逻辑思维导图转化为二维矩阵

将逻辑思维导图转化为二维矩阵框架,我们不仅能更清晰地看出不同收入类型的分类,而且还能看到不同收入类型在“主动性/被动性”、“依靠自己/依靠他人”两个维度的程度。从展现思考结果的效果来看,在“两年内赚100万元”这个问题上二维矩阵框架明显优于逻辑思维导图框架。

同理,如果逻辑思维导图的第一层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那么分阶段采取如图2.4.24所示的价值链框架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图2.4.24 价值链图2.4.24 价值链

当然,除了二维矩阵、价值链等框架,还有无数的框架可供我们选择,不过未来你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使用最多的还是逻辑树。(如果你不清楚或记不清逻辑树这种思考工具,可以参考本章第一节中关于逻辑树的介绍。)图2.4.25是我们针对“如何在两年内赚100万元”制作的逻辑树示例。

图2.4.25 如何在两年内赚100万元图2.4.25 如何在两年内赚100万元

步骤四:检查框架。

将自下而上提炼的框架以逻辑树的形式展示后,我们就进入最后一步,对逻辑树做是否符合MECE的检查。(如果你不清楚或记不清MECE,可以参考本章第一节中关于MECE的介绍。)做MECE检查时,需要对逻辑树的每一层每一组都分别做检查。以图2.4.25的逻辑树为例,MECE检查结果如图2.4.26所示。

图2.4.26 MECE检查结果图2.4.26 MECE检查结果

  • 第一层的分类符合MECE。“主动收入”和“被动收入”两个部分构成了个人收入的全部,没有遗漏,而且相互之间没有任何重叠。
  • 第二层“主动收入”的分类符合MECE。个人的主动收入分为打工收入(为他人工作)和创业收入(为自己工作),既全面又没有重叠。
  • 第三层“打工收入”分为全职和兼职,符合MECE。全职是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工作,兼职是正常工作时间外的工作,两者构成一个人打工工作的全部,而且相互之间没有重叠。
  • 第四层“全职”分为工资和福利,符合MECE。一份全职工作的主动性收入——股权激励属于被动收入——只有工资和福利,而且工资和福利之间没有重叠。

第四层“兼职”分为打零工、网络推广和写文章赚稿费,不符合MECE。首先,打零工和网络推广之间存在包含关系,网络推广可以是打零工的形式之一。如图2.4.27所示。

图2.4.27 打零工包含网络推广图2.4.27 打零工包含网络推广

其次,写文章赚稿费与网络推广之间存在交叉关系,网络推广的工作中可能有写文章的环节,同时写文章赚稿费也可能与网络推广没有任何关系。如图2.4.28所示。

图2.4.28 网络推广和写文章有交集图2.4.28 网络推广和写文章有交集

既然有不符合MECE的地方,应该怎么修改呢?其实“兼职工作”有很多分类维度,例如,可以分为“线上”、“线下”和“线上线下融合”,这样“网络推广”就可以归到线上,把“打零工”改为“现场打零工”,然后将其归到线下;可以分为“体力型”、“脑力型”和“体力脑力结合型”,这样“写文章”就可以归到“脑力型”,“现场打零工”可以归到“体力型”;可以按时间先后分为“上班前”、“上班休息期间”、“下班后”,然后分别找适合的兼职工作;等等。

MECE的原理很简单,但在实践中做到MECE的难度很高,需要较长时间的持续练习。要做到MECE,必须做到要点之间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包括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和演绎的逻辑顺序。

确定好逻辑顺序首先能保证要点之间是不重叠的,其次可以判断步骤是否有遗漏(针对时间顺序)、结构的某部分是否有缺失(针对结构顺序)或推理的环节是否有跳跃(针对演绎的逻辑顺序)。此处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针对重要性顺序,MECE仅检查要点是否重叠,不检查是否遗漏,因为重要性顺序本身就只是突出重要的几个要点,如果所有要点都包括了,那就是时间顺序或结构顺序。

好啦,到此为止,我们两年内赚100万元的旅途就告一段落了,希望你已经找到了帮自己两年内赚到100万元的途径!

小结

自下而上提炼框架是一个先发散再收敛的思考过程,目的是提炼出一个结构完整、逻辑清晰的框架,以帮助下一步系统地解决问题。自下而上提炼框架具体分为四步,每个步骤的关键内容和主要工具、方法如图2.4.29所示。

图2.4.29 自下而上提炼框架四步法图2.4.29 自下而上提炼框架四步法

  • “步骤一:罗列要点”是一个发散思考的步骤,输出结果为一张半成品逻辑思维导图。该步骤的关键是不要只在头脑里空想,最好在一张纸或在电脑上罗列自己第一时间想到的要点。罗列要点时建议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因为逻辑思维导图从中心向四周发散的形态以及图文结合的形式有助于刺激你大脑的发散思考,能帮你想到一开始你可能认为自己根本想不到的要点。运用逻辑思维导图罗列要点除了个人使用,也可以团队头脑风暴时使用。
  • “步骤二:连线归类”是一个将发散思考的结果进行收敛归类的步骤,输出结果为一张成形的逻辑思维导图。该步骤的关键是掌握归纳推理的三个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以及演绎的逻辑顺序。归类要点时必须符合这四种逻辑顺序的其中一个,否则你需要考虑对要点重新归类,甚至需要对部分要点重新分解、升级或修改。
  • “步骤三:形成框架”是一个将逻辑思维导图转化为问题解决框架的步骤,输出结果主要是逻辑树,有时也可能是二维矩阵、价值链或其他问题解决框架等。该步骤的关键是根据问题的类型,选择合适的问题解决框架。万一你想不到更合适的框架,逻辑树至少是一个合格的选择。
  • “步骤四:检查框架”是一个检查形成的框架是否符号MECE的步骤。该步骤的关键是要对框架中的每一层每一组都做MECE检查。MECE是一个理解起来非常简单的理论,但是正在做到MECE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多多练习。